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矛盾 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來源:網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化解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也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要從根本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需要各級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建立長效…
化解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也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要從根本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需要各級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建立長效機制。
當前,諸多行業日益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困擾著我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一方面,產能過剩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發酵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引發企業關停、職工下崗、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資源能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不僅將使現存的問題進一步擴大,甚至會引發諸多新矛盾,影響經濟發展的進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已經成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消除系統性風險、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相關各方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它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統一思想,全力推進。這是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思想基礎。
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要在十八大有關經濟體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建立、完善法治環境和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能過剩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但是,我國這樣范圍如此之廣、數量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的產能過剩有著獨特的產生原因,是非市場化的因素扭曲了市場競爭環境的結果。
因此,建立長效機制,就要求相關部門在新一輪改革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規范政府管理,營造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建立長效機制,從根本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要與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緊密結合。我國部分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發生深刻變革的大環境下產生的。我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想單純依靠外部市場的快速復蘇是不現實的,必須充分依靠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大力開發國內需求的同時,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
因此,建立長效機制,要求鋼鐵企業深化改革,加快調整,徹底摒棄粗放的發展理念,從機制體制上開展新一輪的市場化再造,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競爭主體。同時,加快布局優化和兼并重組的步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無序競爭和資源消耗。
此次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綱領性文件,是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大決策。鋼鐵行業的各級主管部門和鋼鐵企業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性,形成合力,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真正構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長效機制,努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