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轉型需走綠色路
來源:陜西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0月份以來,我國中北部的京、津、冀、晉、豫等局部地區頻遭霧霾天氣襲擾。以煤炭行業為主的城市霧霾現象更加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記者專訪了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
10月份以來,我國中北部的京、津、冀、晉、豫等局部地區頻遭霧霾天氣襲擾。以煤炭行業為主的城市霧霾現象更加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記者專訪了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高福朝,以期尋找煤炭城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路徑。
記者:當前,我國煤炭城市可持續發展正面臨著哪些問題?
高福朝:當前,在煤炭行業整體蕭條的背景下,光靠賣煤獲取發展已不太可能。具體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煤炭城市區域內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的功能很低,產業對整個區域經濟的連帶作用很小,區域經濟繁榮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煤炭城市沒有形成以資源開發為基礎的優化產業鏈,不能驅動資源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以及形成資源開發的商品優勢。
第三,資源型城市和地區的產業一般多是以資源開發形成的傳統產業,本身已趨老化,而興旺發達的主導產業缺乏或發育很差,產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升級換代比較困難。
第四,由于資源型城市和地區經濟較落后,既不能發展地方一般工業,又無法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區和城市。
第五,我國許多資源型城市長期以來對資源的開發是一種掠奪式的開發,更加劇了資源的耗竭過程。加之生態破壞,嚴重影響了這些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針對當前煤炭行業整體蕭條,我們在解決發展問題的時候應著重注意哪些方面?
高福朝:長久以來,單一的產業結構使得煤炭城市朝重型化畸形發展,部分煤炭開采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資源型城市和地區必須大力實施集約化、知識化、生態化改造,打破資源依賴型低水平循環。為此,實踐中需要在資源開發規劃、組織生產、開發市場等各個環節都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對資源型產業進行知識化改造,努力提高生產要素的技術含量,加快科技進步速度。
記者:針對依靠傳統資源的開發方式使煤炭發展陷入窘境,我國煤炭城市如何更好地實現科學發展?
高福朝:第一,政府經濟調控與市場經濟體系相結合。實施資源整合、主導產業轉型、產業的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等手段,構建和完善產業鏈,提升主導產業的競爭力。建立良好的市場體系,使資源型城市和地區逐步培育起擁有多支撐點的產業體系。另一方面,整合資源,實施煤電一體化。在煤炭深加工上做文章,是煤炭長久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搞好煤化工園區建設,形成以資源開發為基礎的優化產業鏈。驅動資源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以及形成資源開發的商品優勢,走多元化經營道路。鼓勵以煤為基礎的煤化工產業鏈延伸,增加煤炭資源的附加值,既提高資源利用率,又有利于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
第三,煤炭企業要在當今環境下找到符合自己發展的高效途徑,必須向技術發展要效益,用技術促發展。企業要注重煤炭產業技術研發的推廣和轉化。在縱向產業鏈上,煤炭產業應向電力、焦化、鐵路、煤化工、電解鋁方面延伸;在橫向擴張上,煤炭產業應優化整體產業結構,多元化橫向擴張。
記者:對下階段的煤炭生態發展形勢,有怎樣的分析?
高福朝:當前,我國煤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生態和環境建設的力度和高度,要打造生態煤炭城市綠色名片。
首先,要在資源型城市和地區建立資源型產業集群,通過核心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加入產業鏈,形成從能源到中間產品,再到最終產品的閉路循環,建立以大企業為核心,相關企業消化、利用其廢物的生態工業園。
其次,建立經濟園區,把資源企業集中在園區,按照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化要求發展資源型產業集群。在產業發展中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炭地下氣化項目審批難技術弱 下一篇:煤炭資源集中化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