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天然氣管道將改善貴州能源結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貴州省能源局獲悉,中緬天然氣管道運送的天然氣預計將于11月在貴州投入使用;輸氣能力為150億立方米每年的中貴天然氣管道(寧夏中衛至貴陽)也擬于10月22日開始注氮投產,屆時將一舉打破貴…
從貴州省能源局獲悉,中緬天然氣管道運送的天然氣預計將于11月在貴州投入使用;輸氣能力為150億立方米每年的中貴天然氣管道(寧夏中衛至貴陽)也擬于10月22日開始注氮投產,屆時將一舉打破貴州富煤缺油缺氣的局面。
根據國土資源部網站消息,中緬天然氣管道云南祿豐-廣西貴港段10月13日開始天然氣置換工作,10月18日可以到達貴陽、20日可到達廣西貴港,從而實現全線運行。
中緬天然氣管道起于緬甸西部海岸蘭里島皎漂港,經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全長2806公里,輸氣能力120億立方米每年。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規劃布局的東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亞天然氣管道)、西南陸上(中緬油氣管道)和海上(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通道)四大戰略通道之一。中緬油氣管道的建成有利于實現石油、天然氣運輸渠道的多元化,進一步保障中國能源供應的安全。
據了解,目前貴州省一次能源消費量中天然氣僅占0.8%,遠低于國內5%的平均水平。“氣源不足,現有資源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是貴州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中對貴州省城市燃氣問題的概括。2012年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依托中緬天然氣管道、中衛至貴陽天然氣管道,建設支線管網,提高天然氣供應能力。
“隨著中貴、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產,將在貴州省境內形成天然氣供應雙通道,是貴州省能源升級的重要步驟,將一舉打破貴州省富煤缺油缺氣的能源供應格局。”貴州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然氣供應雙通道的形成對于優化貴州省能源結構,改善貴州省大氣環境,實現節能減排以及對貴州省經濟建設、生態建設及可持續發展都將起到重要意義。
據了解,目前貴州省規劃從2013年至2020年分批建設天然氣支線管道34條,管道總里程2113公里、站場68座;計劃到2015使貴州省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例突破9%。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價南強北弱 產量再度回升 下一篇:鋼市身處需求淡季 本周鋼價或將弱勢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