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生態改革將影響中國鋼價市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閉幕,沸騰許久的鋼市終于也趨于平靜,鋼價走勢出現穩中下滑的趨勢。部分商家認為全會內容無法給鋼市回暖提供足夠的動力,然而仔細分析此次全會的內容,會發現生態改革與…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閉幕,沸騰許久的鋼市終于也趨于平靜,鋼價走勢出現穩中下滑的趨勢。部分商家認為全會內容無法給鋼市回暖提供足夠的動力,然而仔細分析此次全會的內容,會發現生態改革與鋼市有著密切的聯系。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強調要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及時公布環境信息,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今年北京的霧霾天氣或是導火索,將生態問題爆炸性的顯露出來,其實,從去年開始,國家就針對生態環境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規劃方案,例如“十二五”規劃、《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等。看來國家對大氣防治的問題已經下了狠手了。
對于最大規模的廢氣制造商——鋼鐵業來說,環保壓力不容小覷。隨著國家對環境的重視,以及對落后產能的創新發展等要求,鋼鐵行業所面臨的環保調控仍然是未來不可逾越的話題。
近年來,鋼鐵行業與資源、能源和環境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鋼鐵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不斷加碼的排放標準,已經迫使鋼企使用更加高效的除塵及脫硫脫硝設備。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國內還缺乏一些成熟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如果使用目前的設備來全面達標新要求,就勢必要增加技術改造的成本。在當前行業微利的局面下,中小鋼企或面臨淘汰的風險。
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鋼材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日趨尖銳,而淘汰落后產能卻越淘越多,導致供求矛盾始終不能解決。筆者認為,或許通過此次生態改革,要求鋼廠安裝凈污設備,對排放的廢氣進行處理,或許會讓部分中小鋼廠主動退出或轉型,供求之間的矛盾或會稍有緩解。
同時,在近日舉行的鋼鐵市場論壇上,國家工信部原材料司處長張德琛表示,第二批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名單即將在年底前公布。工信部正在探索用名單化來管理鋼鐵行業,對入圍的鋼企進行支持,不入圍的將擠壓其生存空間。第二批的規模將大于第一批。各項扶持包括對符合標準的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在涉及許可證管理的鋼鐵產品上也會給名單內企業便利,名單外企業在取得許可證上會更有難度。這便從根本上減少了鋼材的生產,或是鋼市向好的前兆。
總的來說,三中全會中提出的生態環境改革或加重了防治大氣污染、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或讓鋼鐵業走出產能“越淘越多”的怪圈,對鋼市的回暖,起著拉動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