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低于30萬噸煤礦將停止核準新建
來源:新京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公布,《意見》對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提出了四方面措施,其中包括停止核準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公布,《意見》對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提出了四方面措施,其中包括停止核準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等。
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
據了解,我國煤炭產能過剩問題明顯,統計顯示,目前國內煤礦在建和建成煤礦產能過剩約5億噸。
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就《意見》答記者問時提到,自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供需形勢發生變化,出現了煤炭產量下降、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跌、企業利潤下滑、應收賬款增加等新情況、新問題,企業經營困難,煤炭經濟平穩運行風險加大。
“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煤炭供需寬松形勢下,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是改善供需關系、促進市場平穩運行的關鍵。”發改委、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如何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意見》中提出了四方面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停止核準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優化存量,逐步淘汰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重點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加快關閉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隱患嚴重的煤礦等。
給煤炭企業“減負”
據發改委介紹,造成現在煤炭企業經營困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市場的供應過剩外,企業稅費負擔較重,地方出臺的涉煤收費繁多、征管不規范也是重要原因。
“目前,煤炭企業對涉煤稅費負擔較重問題反應強烈。各種涉煤稅費一般占企業營業收入的25%-35%,個別地區甚至更高。經核查,煤炭企業繳納的各種稅費中,除了依法依規征收的稅金、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外,部分地方政府違反涉企收費有關規定的收費項目占了相當一部分比重。這些違規收費既加重了企業負擔,也損害了政府形象。”發改委、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
為此,《意見》要求,2013年年底前,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要對重點產煤省份煤炭行業收費情況進行集中清理整頓,堅決取締各種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切實減輕煤炭企業負擔;在清理整頓涉煤收費基金的同時,加快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此要求將由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國土資源部、能源局、工信部6個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滬深兩市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蘭花科創、永泰能源、黑化股份、大有能源、安泰集團、愛使股份、中國神華、靖遠煤電等8家煤企的凈利潤為正增長,其他31家為負增長。
相關
煤炭大省提前整頓
作為我國產煤大省,貴州、山西省已經開始對煤炭行業進行整頓。
貴州省日前開始了煤炭資源整合之路。
據了解,9月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全省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嚴格控制煤礦數量,力爭到2014年上半年完成兼并重組任務,貴州全省煤礦數量從1690個減少到800個左右,削減超50%;全面提升煤礦規模,實現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設計規模不低于45萬噸/年,其余礦井設計規模不低于30萬噸/年。
10月14日,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下發通知,根據省政府要求,全省所有建設礦井(包括新建、兼并重組整合、持證改造等各類在建礦井)從即日起一律停止建設進行全覆蓋安全大整頓。業內專家預計,這次整頓將會持續半年左右。據悉,目前山西省有700余座礦井需要技改或建設,其中在建的有400多座,證載能力約為5億噸/年,實際每年生產煤約為1.6億噸,按照影響半年計算,則會減少有效供應8000萬噸。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寶雞鋼管連續速度管柱質量強勁 下一篇:煤炭企業并購重組迎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