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研究院徐國濤創新工作室取得豐碩成果
來源:世界金屬導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武鋼研究院徐國濤創新工作室主要從事耐火材料、陶瓷與功能涂料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領銜人物徐國濤是武漢市政府津貼專家、武鋼勞模。2013年以來,工作室在徐國濤博士帶領下,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和…
武鋼研究院徐國濤創新工作室主要從事耐火材料、陶瓷與功能涂料等方向的研究工作,領銜人物徐國濤是武漢市政府津貼專家、武鋼勞模。2013年以來,工作室在徐國濤博士帶領下,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和潛能,開展的《大型高爐高風溫熱風爐耐火材料相關技術研究》、《大型球團回轉窯熱態在線快速修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活性石灰回轉窯經濟型節能長壽集成技術與應用》等多項課題取得突破,為企業創效數千萬元。《冶金球團用回轉窯爐襯材料綜合技術開發與應用》等5項成果分別榮獲冶金系統、湖北省、武漢市二、三等獎。專利申請及授權23項,發表論文14篇,為武鋼降本增效、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研究環保炮泥的過程中,徐國濤和工作室成員改變傳統的配方實驗思路,從泥包與鐵口通道搗打料入手,研究炮泥的打泥過程,燒結與開孔過程,一方面抓緊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一方面積極與現場聯系、溝通;研制的修復型炮泥在現場應用,解決了鐵口通道的修復問題。《大型高爐高強度環保型炮泥的研制與應用》項目解決了炮泥的環境污染問題,為現場環境改善奠定了基礎,該技術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鄂州球團廠500萬噸級球團回轉窯窯頭出現異常損害,危及爐窯安全生產。現場與武鋼研究院取得聯系后,徐國濤在極大壓力下經過連續奮戰最終成功將破損處修復,同時發明了快速修補及快速結圈等4項專利技術,將特大型球團回轉窯的長壽技術推進了一大步。
武鋼烏龍泉礦活性石灰回轉窯以前壽命不到1年,下料口有時只有4-6個月,嚴重影響生產正常進行。工作室與烏龍泉礦合作發明了新型復合磚及耐磨澆注料,在現場得到應用,壽命提高到2.5年。
新型鋼板坯防氧化涂料研究課題緊密聯系現場做科研,研制的軸承鋼防氧化不粘鋼涂料有效解決了軸承鋼因粘鋼而無法批量生產的難題。一個多月研究配方,很快工業應用,效果明顯,還有效降低軸承鋼的氧化燒損,控制脫碳層厚度,為軸承鋼生產順暢創造了條件。
開展硅鋼連續退火爐用氮化物復合陶瓷爐底輥研究課題,起草了《硅鋼連續退火爐用碳套輥質量技術標準》等3個企業標準,對合理地使用碳套輥起到了指導作用。
目前,徐國濤創新工作室又進行了新的攻關活動。對于大型干熄焦爐冷卻段的耐火材料,他們研制出了新的產品,耐磨損性能提高3倍,下一步將主攻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