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鐵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把這記憶硬生生地淡化甚至抹去,何其艱難。這種滋味,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嘗過,70年代的歐洲嘗過,80年代的日本嘗過……淘汰產能的日子里,它們都繞過彎路! ‘斨袊
鋼鐵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把這記憶硬生生地淡化甚至抹去,何其艱難。這種滋味,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嘗過,70年代的歐洲嘗過,80年代的日本嘗過……淘汰產能的日子里,它們都繞過彎路。
當中國的工業化正在走向后半程,鋼鐵產業同樣要告別“跑馬圈地”的歲月。已扎根資本市場多年的眾鋼企,其價值無疑需要重新定位。
就在河北鋼鐵“忍痛”炸掉承德高爐、自減產能的前5天,注冊地同屬河北的另一家鋼鐵上市公司新興鑄管,卻在為增產而“逆天”籌資——公司宣布以高于二級市場10%的價格實施增發。最終結果是,包括華融信托在內的數家機構主動買套。
揮不去的1997
新興鑄管從A股拿到的第一桶金要追溯到16年前——公司在1997年5月首發上市,而那一年正是A股鋼鐵資產大擴容元年。
1997年之前,兩市僅有3家普鋼類公司,分別是馬鋼股份、新鋼股份和萊蕪鋼鐵控股的魯銀投資,首發募資合計不足25.5億元。
行業IPO的僵局在1997年被打破,“揭竿而起”的恰是剛剛完成國內“第一炸”的河北鋼鐵前身——唐山鋼鐵。同年,新興鑄管、廣東韶關鋼鐵,以及遼寧的本鋼板材和鞍山鋼鐵均在A股上市,其中本鋼板材還搶先在B股發行,以至于1997年鋼鐵行業IPO融資總額超過41.7億元,不僅刷新年度新高,甚至超過以往6年的總和。
一個重要的細節是,就在1997年的第一天,原國家冶金部部長劉淇宣布,中國1996年鋼產量突破一億噸,躍居世界第一位。
世界粗鋼產量之王的歸屬,和世界經濟格局變遷極其默契:1880年之前,這個寶座屬于英國;20世紀初至1970年,轉交給美國;1970年至1989年歸前蘇聯所有;而1989年至1996年期間,則一直被日本牢牢占有。這一棒到1997年移交至中國至今。
可以說,我國的資本市場擁抱鋼鐵產業,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不僅助推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且是鋼鐵產能在全球范圍內轉移的重要一環。
而且,早在2001年之前,新股上市仍實行審批制,地方政府在推薦優秀企業上市的過程中擁有重要話語權。在那個背景下,從1998年至2001年年底,12家地方及中央龍頭鋼鐵企業突擊上市,地域涉及浙江、山西、湖南等11個省、直轄市,四年內IPO融資總規模接近200億元之巨。
伴隨著融資成功,大型鋼鐵企業接連崛起。1999年之前,國內尚未有一家企業粗鋼年產量超過千萬噸,但到2007年年初,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家,且這9家企業無一例外屬于A股上市公司。
據分類,目前兩市有26家普鋼類企業,它們在2003年至2007年之間,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總額從200億元跨越到500億元以上,增速驚人。
一時間鋼鐵業“土豪”輩出。
然而,2008年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終結了中國鋼鐵產業的春天。
邁不過的2008
2008年金融海嘯過后,上述26家鋼企全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總和從514.1億元,徑直下滑到216.7億元,同比縮水近六成。其中,韶關鋼鐵年度巨虧16億元。2012年年底,全部26家粗鋼上市公司合計虧損總額已接近87億元。
這當頭一棒,與上世紀石油危機之于歐美的鋼鐵業的影響很相似——經濟下滑、需求萎縮、成本上漲、業績虧損、企業裁員……
但中國的鋼鐵產能不但沒有隨著市場需求萎縮而下降,反而不斷大肆擴張。2008年危機爆發當年,包括后工業化國家在內的全球鋼鐵產量整體下滑21.5%之時,中國的鋼鐵產量仍逆勢上漲。
根據中鋼協最新預測,到2013年年底,中國粗鋼年產量有望再創7.8億噸歷史新高。同步上漲的,還有鋼企對直接融資的“胃口”。2008年至今,資本市場源源不斷為鋼鐵產能擴容輸血超2000億元,其中股權再融資998.6億元,債權融資1154億元。
就在河北鋼鐵壯士斷腕般炸掉承德子公司高爐之時,同省的另一家上市鋼企卻在為擴產而試圖從股市融資。當11月19日,新興鑄管宣布以高于前一日收盤價10%的價格進行增發時,包括中山證券鋼鐵研究組組長余寶山在內的業內人士并不看好,“批發價比零售價還貴,有誰會主動買套呢?”
配售結果公布時,A股的“小伙伴”們驚呆了。除原股東優先認購部分,網下申購的四大機構包攬了剩余84.4%的股份,華融信托憑借兩款單一資金信托計劃獲配近1.6億股,份額居首。同樣以單一資金信托計劃獲配的國投信托以7977萬股位居第二。從2008年至2013年,新興鑄管一家公司已先后三次從A股累計再融資超107億元。
11月末的A股,一邊是新興鑄管融資成功的歡呼聲;另一邊卻是河北鋼鐵“忍痛”炸掉承德高爐的硝煙。余寶山告訴記者,產能不見底,A股鋼鐵企業就難言盈利。但現實卻是,2013年新增產能遠超所淘汰的落后產能,全行業產能“越減越高”。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叢屹表示,當下淘汰的是鋼鐵產能,而不是鋼鐵產業。鋼鐵產能增長過快、淘汰過慢,暴露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政府角色錯位等問題。要讓鋼鐵業邁過這道坎,必須要充分尊重市場淘汰的過程。
今天,看似發生在上市鋼企身上的炸爐減產能的一幕,其實正是A股鋼鐵巨頭們新的歷史篇章的開始。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福建吳航高線第一階段熱負荷試軋成功 下一篇:螺紋鋼價格將伺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