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力度加大 鋼市復蘇之路依舊曲折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鐵產能過剩是頑疾,不過這次國家治理環保力度和決心真的超過以往,大大出乎了我們預料”,上海雄冠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彩兵說,照此執行下去,環境保護的嚴厲政策會對鋼鐵產量釋放形成…
“鋼鐵產能過剩是頑疾,不過這次國家治理環保力度和決心真的超過以往,大大出乎了我們預料”,上海雄冠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彩兵說,照此執行下去,環境保護的嚴厲政策會對鋼鐵產量釋放形成長期抑制,對今后鋼鐵市場行情回暖帶來利好,但短時期內鋼市復蘇之路仍舊充滿曲折。
今年鋼價基本延續前兩年低迷走勢,依然未能走出“下跌”漩渦。現在正值眾多鋼鐵生產與貿易企業面對持續虧損苦于無奈時,業內專家分析,“一項鐵腕治污的壓減鋼鐵產能倒逼機制或將為市場回暖帶來新的提振契機”。
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秘書長王建中認為,中國鋼鐵業發展從全面緊缺到結構性緊缺,再到階段性過剩與結構性緊缺并存,目前已經走向全面過剩,到了“不得不控、不得不減”的時候,某種程度來看,此次鐵腕治污就是一種化解產能過剩的“亮劍”行動,不過真正取得成效還需要一個長期的落實過程。
環保治理力度超過以往
日前,國務院提出“5年內壓縮8000萬噸鋼鐵產能”,而6000萬噸壓減任務落在鋼鐵第一大省河北。其中,唐山承擔削減4000萬噸的任務,占到總量的一半。
11月24日,河北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唐山、邯鄲、承德集中拆除8家鋼鐵企業高爐10座、轉爐16座,共減少煉鐵產能45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
這是一次沒有退路的出發。為此有著多年鋼鐵行業研究經驗的,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此次拆除的高爐、轉爐全部是已經停產的,但較之前的限產、停產措施,此次‘拆除’,意味著這些設備已無恢復生產的可能,凸顯著政府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決心表態。”
余彩兵對此同樣認為,此次國家環保治理力度超出以往,今后鋼鐵供應存在一定量的減少預期,至少對未來市場信心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不過,真的大刀闊斧壓減產能必然會傷筋動骨。江蘇沙鋼玖隆鋼鐵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歷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鋼鐵產能過剩是一個老難題,我國鋼鐵行業供大于求的現實狀況,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改變的,鋼鐵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仍然面臨著嚴峻考驗。
鋼市復蘇之路依舊曲折
從2011年開始,中國鋼價基本在一路下跌,目前許多鋼鐵企業盈利水平很低,甚至陷入大幅虧損。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鋼材產量在一年中往往呈現出“前高后低”走勢,尤其是進入10月份后,鋼材產量會迅速回落。2011年下半年,日均粗鋼產量最低回落至160萬噸;2012年下半年,回落至180萬噸。然而,今年下半年以來,鋼材產量仍然維持在200多萬噸的高位。
顯然,今年7月份開始的環境治理、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并沒有影響到鋼廠的生產節奏,沒能真正阻止國內鋼鐵產能的繼續增加。邱躍成認為,目前鋼鐵產能對于中國市場是絕對過剩的,可鋼鐵產業供大于求的嚴峻形勢現在還沒有得以明顯改善。
據統計,今年以來,唐山高爐生產并沒有多大變化,下半年開工率維持在90%以上,11月下旬的開工率為92.7%。
而西本新干線監測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國內粗鋼產量為65248萬噸,同比增長8.3%,如果平均計算的話,每日產量在200萬多以上。按此水平推算,預估全年產量應該在7.8億噸左右,可見今年的鋼鐵供需格局仍在進一步惡化。
現如今我國的“霧霾”現象日益嚴重,逼迫政府將采取更加嚴格的環境治理措施,可鋼鐵產能的壓減不可能一簇而就。在邱躍成看來,臨近年關,在終端用鋼需求減緩和鋼貿資金緊張的前提下,短時期內國內鋼價大幅回暖的可能性很小,預計接下來仍將延續弱勢盤整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