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兩項鐵礦石新國標接軌國際標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由鞍鋼礦業公司負責起草的《鐵礦石硅含量的測定重量法》和《鐵礦石硫含量的測定燃燒碘量法》兩項國家標準通過了國家鐵礦石與直接還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定,將于明年正式頒布實施。新…
近日,由鞍鋼礦業公司負責起草的《鐵礦石硅含量的測定重量法》和《鐵礦石硫含量的測定燃燒碘量法》兩項國家標準通過了國家鐵礦石與直接還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審定,將于明年正式頒布實施。新標準將取代沿用26年的舊標準,在技術方法和內容上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對于減少進出口鐵礦石貿易摩擦、規范我國鐵礦石市場、重塑礦石貿易國際競爭新格局意義重大。
據介紹,硅和硫的含量是衡量鐵礦石質量的兩個關鍵指標。硅和硫的含量過高,直接影響高爐煉鐵生產和高爐技經指標的改善,增加鐵前成本。作為全球鋼產量最大的國家,我國鐵礦石進口貿易量逐年擴大,冶金礦山行業一些沿用多年的老標準在檢測準確度和精密度上難以滿足當前實際檢測需求,導致了進口鐵礦石以次充好,損害國內鋼鐵企業的利益,在相關貿易過程中經常產生爭議和摩擦。同時,隨著我國自有礦山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制定新的鐵礦石產品標準,推動礦山企業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提升鐵礦石的品質,降低鐵礦石中的雜質,進而規范和引領行業發展進步,整體提升冶金礦山行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為了保障我國鋼鐵工業原料供給的戰略安全,作為我國冶金礦山行業的龍頭企業,鞍鋼礦業公司近年來實施了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的發展戰略,創立了“五品聯動”的礦冶工程管理模式,突破了制約我國冶金礦山行業發展的貧赤鐵礦大規模工業利用的瓶頸,實現了將煉鐵的除渣工序前移,為煉鐵高爐降低焦比,提高鐵產量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提鐵降硅(雜)的黑色風暴,扭轉了我國貧赤鐵礦資源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和質量效益差的局面,對于冶金礦山行業具有引領示范作用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看本鋼如何創新產銷研工作 下一篇:沙鋼沈文榮會見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卜昌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