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大冶鐵礦開啟綠色采掘時代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武鋼礦業全面推行鐵礦填充采礦法,通過自主革新技術,打破沿用50多年的傳統方式,為高效、環保利用資源,打造“美麗礦山”立下樣本。大冶鐵礦先試先行該技術后,礦石回采率上升10%,尾礦利用…
武鋼礦業全面推行鐵礦填充采礦法,通過自主革新技術,打破沿用50多年的傳統方式,為高效、環保利用資源,打造“美麗礦山”立下樣本。大冶鐵礦先試先行該技術后,礦石回采率上升10%,尾礦利用顯著提升。
以往,鐵礦石挖掘主要采用無底柱崩落法和選礦尾礦濕排法,一直被尾礦砂排放污染、內部采空致地面塌陷等生態環保問題所困擾。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變革生產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的政策導向。武鋼礦業積極轉變發展思路,堅持走技術創新,建設綠色礦山、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的道路,持續踐行我國礦山行業科學發展的新要求。
專家介紹,相比傳統方法,填充采礦法可以將尾礦砂作為材料,填實采空部位,防止地面塌陷,避免廢品占地污染,降低企業征地成本。同時,由于該法采掘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留礦柱,增加出礦量,更能提高大冶礦區礦石中銅、金、銀等“伴生”金屬的資源綜合利用率。
然而,填充采礦方法過去僅被運用于銅礦的采掘。由于礦層地質結構、金屬自然特性不同,在鐵礦石采掘中運用該方法屬于行業前瞻技術,武鋼礦業并無經驗可循。對此,他們在前期謀劃基礎上,組織大冶鐵礦探索創新,先試先行,全面展開自主技術攻關。
在攻關過程中,大冶鐵礦將東采尖山2號礦井作為試點,由礦領導牽頭組織采、選礦,地質,設備等全流程技術骨干成立專題工作室,不斷摸索,邊試邊改,協同設計完善填充法整套方案。針對充填作業中的尾礦砂濃縮、擋墻制作、濾水設計等技術領域空白,結合經濟高效與環保原則,自主創新,破解難題,有效提高充填質量效率,形成多項技術成果,全尾砂脫水工藝全國首創并申報專利。
注重配套人才培養,為技術革新提供“軟實力”保障。大冶鐵礦強化職工交流學習,選派技術骨干,到銅礦實地跟班學習填充采礦技術與井下生產管理,對標找差,制訂方案。要求崗位操作人員參與改造施工與調試,鼓勵邊學邊練、邊練邊改,培養出一批懂技術、守規程的崗位工人,建立一整套系統的填充技術管理和人員體系。
完善制度,按照“三標一體”構建填充法采礦體系。大冶鐵礦積極總結先試先行經驗教訓,固化成果,目前共形成6大項27小項操作規程,逐步總結出一整套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目前,武鋼大冶鐵礦填充法采礦已成功實現低水平面采礦作業,2011年至今共回采礦石近12萬噸,較傳統開采方式礦石品位提高8%,損失率由20%降至8%。目前,位于尖林山車間的第二個填充制備站正在籌建,武鋼礦業也將再向“無尾”開采繼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