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困局”未改 脫困尚需時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年終歲尾,經過連續數周的盤跌后,鋼價又出現了一波短時的上漲。讓人無奈的是,“老問題”依舊:價格一漲,成交量就上不去。 產能過剩、礦價過高,這是鋼鐵行業多年來反復出現的問題,然而…
年終歲尾,經過連續數周的盤跌后,鋼價又出現了一波短時的上漲。讓人無奈的是,“老問題”依舊:價格一漲,成交量就上不去。
產能過剩、礦價過高,這是鋼鐵行業多年來反復出現的問題,然而卻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加,但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去產能任務艱巨,鋼企想要擺脫現實的困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產能依然過剩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4年鋼鐵需求預測成果顯示,2014年,國內外經濟環境趨好,鋼材需求量將小幅增加,預計2014年全國鋼材需求量為7.15億噸,同比增長3.2%;粗鋼產量將達到8.1億噸,同比增長3.8%。
2014年,我國鋼材需求量預測增速較2013年明顯放緩。數據顯示,2013年預計鋼材需求量為6.93億噸,同比增長6.3%;粗鋼產量為7.8億噸,同比增長6.7%。
與此相比,我省情況也不容樂觀,中商情報網數據中心監測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省生產粗鋼400.43萬噸,同比增長14.65%。而今年1-10月,我省共生產粗鋼3729.46萬噸,同比增長12.41%。
“我國鋼鐵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2012年已達到10億噸的設計產能,而實際產能還要遠遠大于10億噸。”省鋼鐵協會副秘書長孟永全告訴記者,由于技術進步、操作水平和生產效率提高,當前全國鋼鐵產能已經遠超設計能力,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
成本壓力增加
盡管鋼鐵產能壓力過大,但是對鐵礦石的需求仍保持增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4年我國的鐵礦石成品礦需求量將達到11.72億噸,同比增長3.0%。其中,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仍占70%以上,初步估計達8.5億噸。
不過,130美元一噸的鐵礦石進口價格,仍然處于高位。“進口鐵礦石價格高是由于市場需求和國內資源現狀決定。”省統計局工交處專家坦言,國內鐵礦石行業與鋼鐵行業發展不同步,存在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稅負重、經營效率低等問題,難與國際巨頭競爭。
也是由于高成本,使得國內鐵礦市場競爭力較低。太原興業鋼材市場一位銷售商向記者透露:“全國采礦行業宏觀稅負平均為11.6%,而澳大利亞、巴西只有4%-5%的稅費負擔。國產鐵精粉完全成本相當于力拓到岸成本的2.8倍,必和必拓到岸成本的2.6倍。”
孟永全分析,由于產量持續增長,剛性需求會繼續支撐鐵礦石價格,只有擴大供應、打破壟斷,價格才能回歸合理。
整體“困局”未改
如此背景下,鋼企現在的境況的確不好過。記者報告中看到,最近一周,國內現貨綜合鋼價指數止跌回升,一周上漲0.33%。螺紋鋼期貨“前強后弱”,鋼坯價格震蕩上行。板材市場上,鋼價總體略有上漲,而建筑鋼市場上,價格上漲更為明顯。
孟永全告訴記者,我省太原、長治等主導市場的鋼鐵噸價一周出現了10-40元不等的漲幅。問題是,價格上漲后,部分市場成交量卻有所萎縮,下游采購遲遲未能有效跟進。
一位分析人員認為,目前的鋼價上漲,應該只是市場“浮面的調整”,這從價格上漲后成交難以跟上的現象中就可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