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淡季效應”持續發酵 鋼市冬儲效果不佳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了解,終于迎來了年終歲尾,最近在宏觀經濟企穩的背景下,各地加大環保治理力度,鋼市產量下降;在經過連續數周的盤跌后,鋼價又出現了一波短時的上漲。讓人無奈的是,“老問題”依舊:價格…
據了解,終于迎來了年終歲尾,最近在宏觀經濟企穩的背景下,各地加大環保治理力度,鋼市產量下降;在經過連續數周的盤跌后,鋼價又出現了一波短時的上漲。讓人無奈的是,“老問題”依舊:價格一漲,成交量就上不去。
工業復蘇持續性存疑
就工業品而言,近期陸續公布的重要數據中性偏多。但值得注意的是,11月PPI環比持平,與此前官方和匯豐公布的11月PMI相吻合。同時,11月 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放緩,進一步印證了國內總需求乏力,工業復蘇形勢不容樂觀。加上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工業品價格反彈高度將有限。
整體來看,環保倒逼機制將對鋼鐵行業長期發展產生一定利好作用,但短期對鋼廠生產影響有限。雖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國內粗鋼日均產量為202.93萬噸,環比下降3.34%,創出今年以來最低水平,但是當前減產受到季節性因 素支撐,市場對數據有效性提出質疑。筆者認為,鋼鐵產能過剩頑疾愈演愈烈,僅靠當前一紙政策來完全化解,短期來看是不現實的。環保政策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目前環保部門已開始對唐山地區鋼鐵生產企業施壓。但考慮到高爐停產成本較大,地區競爭激烈,鋼材產量或不會有較大變化。
鋼市成本壓力陡然增加
盡管鋼鐵產能壓力過大,但是對鐵礦石的需求仍保持增長。據預測,2014年我國的鐵礦石成品礦需求量將達到11.72億噸,同比增長3.0%。其中,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量仍占70%以上,初步估計達8.5億噸。
不過,130美元一噸的鐵礦石進口價格,仍然處于高位。“進口鐵礦石價格高是由于市場需求和國內資源現狀決定。”省統計局工交處專家坦言,國內鐵礦石行業與鋼鐵行業發展不同步,存在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稅負重、經營效率低等問題,難與國際巨頭競爭。
如此背景下,鋼企現在的境況的確不好過。傳統“需求淡季效應”持續發酵,冬儲效果不佳。雖然數據顯示供應壓力開始減輕,但是目前處于鋼鐵需求淡季, 市場成交萎縮,下游采購遲遲未能有效跟進,市場信心不足。加上年前資金較為緊張,在傳統冬儲時間點,貿易商囤貨現象也不明顯。因此,鋼市上漲并不可能長時 間持續,后市可能重回盤整格局。另外,鋼廠庫存已經增至年內次高水平,壓力可見一斑。時下鋼廠普遍采取價格優惠、補差等銷售方式,說明鋼廠對后市行情并不看好。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電市場化成定局 訂貨會魅力不再 下一篇:企業如何參與鐵礦石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