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 結構性過剩是主調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動力煤期貨自9月26日上市以來,運行兩月有余,整體呈上漲行情。上市首日520元/噸的掛盤基準價低于當時的現貨價,加上投資者看好后市需求,主力TC1401合約一路上行,最高達567.8元/噸,上市兩…
動力煤期貨自9月26日上市以來,運行兩月有余,整體呈上漲行情。上市首日520元/噸的掛盤基準價低于當時的現貨價,加上投資者看好后市需求,主力TC1401合約一路上行,最高達567.8元/噸,上市兩周漲幅超過5%,領先于現貨市場。此后因提前透支了利好因素,盤面持續在560元/噸徘徊。11月中旬隨著現貨煤價的加速上漲,主力TC1405合約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最高達600.4元/噸,投資資金逐漸介入,成交漸趨活躍。截至12月20日,動力煤期貨總成交819萬手,日均14.4萬手。預計首次交割將在TC1401合約到期時,市場經歷過一次完整的交割流程后,產業客戶觀望情緒有望打消,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將得以更好發揮。
明年夏季采購旺季來臨前,動力煤現貨價格將以回落為主
煤炭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持續增長 累積大量產能
“十五”期間,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253億元,年均450.6億元。“十一五”期間,投資額猛增至12489.7億元,年均2497.94億元,是“十五”時期年均投資額的5倍,甚至超過了“十五”期間的總和。進入“十二五”,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年均投資額再次暴增,2011年、2012年分別為4907億元和528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年均投資額的兩倍。然而,2013年上半年,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成了采礦業中唯一同比下降的行業。即便如此,也高達2049億元。
也就是說,從“十五”至今,煤炭采選業累計投資額高達2.7萬億元。投資額大幅度增長,形成了大量新增產能。近幾年,年均新增煤炭產能都在4億噸左右。其中,2010年新增煤炭產能3.9億噸,2011年新增煤炭產能4.1億噸,2012年新增煤炭產能近4億噸。產能充裕導致煤炭業市場格局結構性過剩,在需求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價格被擠壓成為必然,這也是2011年年底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的根源。
因需求增長乏力,2013年前三季度煤炭產量同比下降,直到10月份才恢復到正增長。2012年5月份以來,我國煤炭產量增幅開始下降,2013年1—9月份產量增幅均為負值,10月份伴隨著經濟的回暖,全國煤炭產量增加到32000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增幅為1.59%。2013年1—10月份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308586萬噸,同比減少1000萬噸,降幅為0.32%。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169476萬噸,同比增長1.7%,遠高于全國產量增速。隨著落后小煤礦關停退出市場,產能進一步向重點煤炭企業集中。
需求增速放緩 制約煤炭價格
2003—2011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8.4%。近兩年由于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煤炭消費量增速也有所下降。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增長2.5%。其中,前三季度消費量為30.1億噸,同比增長2.6%,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比2011年同期回落7.7個百分點。
首先,近兩年電力需求低速增長已成常態。2012年我國電力需求穩步增加,但增速比2011年回落,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9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增速回落6.5個百分點。2013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我國出口增速復蘇緩慢,國內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增速受到抑制,導致全社會電力需求增長緩慢。2013年1—10月份全國發電量為430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其中,火力發電量345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3%。火電平穩增長導致電煤消耗缺乏亮點。2013年1—10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累計耗煤10.95億噸,同比增長2.5%。從單月數值看,上半年煤耗增幅均為負值,只有7、8兩個月增幅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全年微幅增長成定局。
未來電力市場格局中火電依然占據主要席位,但環保壓力下,火電新增產能增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抑制,長期來看占比將緩慢下降。2013年全國新增裝機8700萬千瓦。其中,水電新增約2800萬千瓦,較2012年增加;火電新增約4000萬千瓦,較2012年減少。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約7.5%,相應地,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5%—7.5%。2013年前10個月,重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8%,高于去年全年的增速,第三產業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0.6%和9.8%。未來電煤消耗量的增長依然要依托經濟增長,在當前“穩增長、調結構”的大環境下,電力需求增幅難以大幅上漲。未來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仍將保持兩位數,而耗電量較大的第二產業受結構調整限制,用電量增幅存疑。
其次,水泥產量增速有所回升,行業發展好于預期。2013年1—10月份全國水泥產量為19.79億噸,同比增長9%,預計全年的產量為24億噸。2013年前8個月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16.88%。產業結構調整之際,水泥行業能實現利潤的大幅增長,從行業長期去產能的角度來講是不利的。2014年水泥行業面臨更大的環保壓力,成本將持續上升,產量增速將變得溫和,產量增長主要以發揮現有生產能力為主。初步預計2014年水泥行業能保持4%的增速,年產量將達到25億噸,動力煤的消耗量也將從2012年的5億噸增加到5.65億噸。
然后,化工行業平穩增長。2013年1—10月份我國合成氨累計產量為4800萬噸,同比增長4.8%;化肥累計產量為6100萬噸,同比增長7.1%。初步測算,2013年1—9月份化工行業動力煤消費量為1.6億噸,同比增長9.1%。隨著我國農業政策的完善,農民種植收益增加,化肥用量穩定增加,行業耗煤量將呈平穩上升趨勢。
最后,冶金行業受制于環保壓力。2013年1—9月份全國鋼材產量為7.95億噸,同比增長11.7%;生鐵產量為5.39億噸,同比增長6.9%。從大周期來看,我國鋼鐵消費已進入弧頂區,人均消費能力增幅有限。另外,社會環保意識逐漸增強,鋼鐵工業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環保限制。隨著節能降耗工作的開展,鋼鐵行業的能源需求增速要小于產量增速。從小周期來看,去產能過程依然漫長,2014年鋼材市場大趨勢依然是振蕩尋底。2012年冶金行業動力煤消耗量1億噸,由于產業結構調整,環保壓力較大,未來冶金行業耗煤量不會出現大幅增加。
受資金和庫容限制 電廠持續增加庫存動能不足
2013年煤礦庫存持續高位徘徊,除1、2月份相對偏低外,全年基本保持在4300萬噸。隨著煤炭產業結構的轉變,定價中樞下移,產區庫存對價格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受發運能力、貿易商預期、采購節奏等因素影響,港口庫存波動較大,其對市場價格的短期影響也較大。在需求緊俏時,庫存數據往往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2013年7月份北方七港煤炭庫存達到兩年內的高點3200萬噸,此后四個月隨著需求的回暖,煤炭價格企穩,企業采購意愿增強,港口庫存快速下降。截至10月底,北方七港庫存為2271萬噸,比2012年同期減少128萬噸。目前鐵路運力已經飽和,而煤炭價格尚不足以實現汽運盈利,預計年前港口庫存不會大幅回升,庫存偏緊導致的價格回暖局面也將延續到年底。不過,需求高峰過后,庫存因素對價格的影響力將減弱。
電廠一直以安全生產為前提,煤炭庫存變化相對剛性,投資性采購不多。通常,電廠主動去庫存不明顯,2013年大部分時段存煤天數為20—25天。夏季以來,情況稍有不同,隨著煤炭價格的趨弱,電廠議價能力增強,經歷了夏季用煤高峰后,庫存快速下降,后期補庫不足,導致7月份以來庫存持續偏低,8月底重點電廠庫存僅為6350萬噸,可用天數為15天,雖處于安全生產線以上,但低于平均水平。10、11連續兩個月的采購使得電廠庫存恢復到8200萬噸,可用天數為22天。長期來看,電廠出于資金、庫容考慮,持續增加庫存的動能不足。因而可以推斷出,電廠集中采購導致價格上漲的利好已經在前期展示殆盡,后期企業庫存以剛需為主,增幅不大,庫存對于價格的提振作用減弱。
進口煤價格低廉 占據東南沿海約三分之一市場份額
2008年以前,我國煤炭出口量大于進口量,而2009年進口量大于出口量10947萬噸,成為凈進口國。2009年以后,凈進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達到27923萬噸,成為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澳大利亞BJ煤炭價格從年初至今跌幅超過9%,價格優勢刺激了進口。2013年1—11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9億噸,同比增長15.1%,增速仍保持兩位數。與此同時,累計出口694萬噸,同比減少152萬噸,降幅為18%。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煤炭市場需求萎縮。另外,近幾年美國大規模開發頁巖氣,改變了能源格局,壓低了天然氣市場價格,價格相對低廉的天然氣大量替代煤炭來發電,再加上部分燃煤電廠關閉,電煤需求相應減少。2012年美國煤炭消費量為8.1億噸,比2011年減少1.02億噸,降幅為11.2%。由于美國本土煤炭消費量減少,生產的煤炭轉而大量出口。2012年美國出口煤炭1.14億噸,比2011年增長17.2%,創出三十年來煤炭出口新紀錄。美國煤炭出口方向是亞洲市場,這迫使原來出口到美國的哥倫比亞、南非、加拿大等國的煤炭也轉向亞洲市場,進而導致亞洲市場煤炭資源寬裕。
3億噸的進口量占我國煤炭總供應量的7.5%,看似占比不大,但因其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且該地區煤炭消費量在10億噸左右,進口煤炭已經占據了該地區30%的市場份額。其中,廣東省進口煤炭甚至占全省煤炭消費量的40%。南方部分電廠對印尼的低變質煤已經較為適應,其已經掌握了配煤燃煤方法,甚至對鍋爐進行了配套改造,這為進口煤炭長期占據南方市場預留了空間。目前進口煤炭波及到了山東、河南、河北和東北地區,并通過長江水道以“海進江”方式,大量涌入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內陸市場。2014年煤炭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但因國內環保政策限制,預計進口量增幅有所回落,5500大卡進口煤會長期以77美元/噸為中心,波動范圍在正負5美元之間,進口量或在3.3億噸。
現貨價格將下行 生產及貿易企業可賣出遠月合約
經濟復蘇乏力,消費低迷,導致今年煤價持續下跌,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由年初的633元/噸跌到9月底的530元/噸,跌幅達16%。10月16日開始,動力煤價格止跌反彈,截至12月17日,已連續十周上漲,累計漲幅為17.4%。不過,除冬季取暖用煤增加和電廠補庫外,需求并無根本性改變,短期上漲只是以時間換空間,透支未來的漲幅。
煤炭行業的根本是結構性過剩。“十二五”期間投放的產能需要較長時間來消化,需求平穩與供應過剩的矛盾將長期存在,煤價下行周期遠未結束。煤炭行業逐漸進入成熟期,淘汰落后產能和企業間并購重組將變得頻繁,產能進一步集中。議價體系方面,煤價中樞中長期下移,煤礦在產業鏈上地位弱化,電廠議價能力增強,出于資金及庫容考慮,加上對煤價弱勢運行的預期,電廠庫存將以安全生產為限,采購節奏放緩,今年9月份以來集中補庫帶來的價格快速上行局面將不會重現。
動力煤需求的核心是電力,電力的核心是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經濟形勢乃至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充滿諸多變數,第二產業增速并不樂觀。明年夏季采購旺季來臨之前,煤價將以回落為主,保守估計現貨煤價將下行到530元/噸,煤炭生產、貿易企業可通過期貨市場遠月合約賣出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