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鋼市雖感深秋涼意 但“寒冬”并不存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所謂市場“寒冬”,應當表現為需求下降,產能、產量萎縮,進出口貿易大幅滑坡,效益情況急劇惡化,不能只用價格是否下跌一項指標進行衡量。近些年來,有一個觀點流行媒體,即中國鋼材市場“寒…
所謂市場“寒冬”,應當表現為需求下降,產能、產量萎縮,進出口貿易大幅滑坡,效益情況急劇惡化,不能只用價格是否下跌一項指標進行衡量。近些年來,有一個觀點流行媒體,即中國鋼材市場“寒冬”論。一些人以訛傳訛,認為中國鋼材市場已經步入“寒冬”,甚至短時期內難以結束。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缺乏統計數據支持。以2013年鋼材市場為例,統計數據顯示其活力四射。
首先是粗鋼需求已經達到8億噸,明顯超出預期。2013年1-11月份累計,全國粗鋼新增資源量約為72642萬噸,預計全年粗鋼新增資源量接近8億噸。如果將部分未納入統計的粗鋼產量計算進去,2013年中國實際粗鋼新增資源量約為8.3億噸。另一方面,因為去庫存化的影響,以及鋼貿商放棄“冬儲”,所以今年全國鋼材庫存增加不多,估算最多新增庫存3000萬噸。據此測算,2013年中國實際粗鋼需求已經達到8億噸,同比增長5%以上,比先前預期要好很多。
其次是國內鋼鐵產量屢創新高。旺盛的國內外需求,予以了國內鋼鐵產量更大釋放空間。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1-11月,全國粗鋼產量71286萬噸,同比增長7.8%,比上年同期提速4.9個百分點;鋼材產量97878萬噸,增長11.5%,提速4.3個百分點。在國內產量提速的同時,前11月中國鋼材進口增長2%,多年來首次扭轉下降局面,其中11月份進口增幅達到17.8%。中國鋼材進口轉降為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鋼材市場確實是在升溫。
再次是鋼材出口大幅增長。中國8億噸的需求結構中,鋼材出口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 2013年前11月全國出口鋼材5697萬噸,同比增長12%。據此測算,2013年內中國鋼材出口量將達到或接近6200萬噸,折算粗鋼不少于6500萬噸。與此同時,中國還通過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等耗鋼產品出口,實現了規模巨大的粗鋼間接出口。根據2013年前11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額測算,全年中國間接粗鋼出口量將會超過8000萬噸。兩者相加,中國全部粗鋼出口量將達到或接近1.5億噸,穩居全球最大鋼鐵出口國家地位。
今年鋼材平均價格跌幅有限,沒有超出10%,算不上是深幅跌落。如果沒有多少企業破產,大家日子都還過得去,并且開足馬力生產鋼材,不斷創下新高,鋼鐵產能亦繼續膨脹,進出口形勢越來越好,這種局面豈能稱作“寒冬”?世界上哪里有這么活蹦亂跳、活力四射的“寒冬”?由此可見,2013年中國鋼材市場雖感深秋涼意,但“寒冬”局面卻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