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寬”退出影響鋼市幾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寬”,貨幣政策開始向常規回歸,將是今后全球經濟活動中的一件大事,勢必會對中國鋼材行情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對此進行正確分析。 美聯儲退出“量寬”路途漫長 …
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寬”,貨幣政策開始向常規回歸,將是今后全球經濟活動中的一件大事,勢必會對中國鋼材行情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要對此進行正確分析。
美聯儲退出“量寬”路途漫長
前段時期,為了挽救世界金融危機,避免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美聯儲連續推出4輪QE,帶動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實施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世界經濟開始全面復蘇。各國經濟復蘇勢頭中,美國相對強勁。主要是就業穩步改善,新房開工量大幅上升,美國股市不斷創下新高,同時通縮預期消失,出現穩定的通脹預期。此外,美聯儲還對新一年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繼續改善表示樂觀。美聯儲預計,2014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幅為2.8%~3.2%,比前期預測值有所調高。
正是受到經濟復蘇的鼓舞,美聯儲在2013年內最后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從2014年1月開始,將每月購買資產規模減少100億美元,從850億美元削減至750億美元。其中長期國債的購買規模從450億美元降至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購買規模從400億美元降至350億美元。
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的這一決定,標志著美聯儲在金融危機后實施5年的QE政策將逐步退出,開始了向常規貨幣政策的回歸。但我們必須看到,美聯儲“量寬”退出進程短時期內難以結束,其向正常貨幣政策的回歸有可能長達數年之久。
首先,每次“量減”力度不會太大。美聯儲決定縮減每月購債規模的同時,還表示如果經濟進展情況符合預期,會在后續會議中進一步采取縮減措施。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美聯儲的退出會以每次100億美元的速度進行。按照預定計劃,即便按照經濟增長較為理想的狀況,美聯儲要想現有購債規模削減完畢,也要到2014年底(全年為8次會議)。考慮到債務危機再次暴發的可能性,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下行風險依然存在,因此美聯儲退出QE進程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不排除出現反復、2014年內難以徹底退出QE的可能。
其次,極度“量寬”的完全退出還需要利率回歸正常。美聯儲極度貨幣寬松政策,是由購買債務與0.25%~0的極低利率兩部分組成。因此,即便美聯儲將每月購債規模削減到零,也不意味著“量寬”的完全退出,而必須使其銀行利率也回歸至合理水平。目前來看,美聯儲加息時間更要延后,可能要等到2015年才會開始其進程,并且加息也將逐步進行,向合理利率水平的完全回歸亦不會一蹴而就。所以美聯儲暗示即使失業率降至6.5%下方,可能還會在更長時間里維持當前0~0.25%的低利率政策。據此算來,美聯儲“量寬”的完全退出,將要持續數年之久。
再次,美聯儲退出“量寬”進程還會遭遇其他國家繼續寬松掣肘。在美聯儲多次放風退出“量寬”的同時,世界其他國家并未跟進。前不久歐洲央行表示繼續貨幣寬松政策,并不排除加碼可能,甚至將負利率作為選項。為了對沖2014年4月份的上調銷售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日本央行將在2014年進一步推行QE政策。此外,澳大利亞、巴西、印尼等國,也紛紛通過降息或喊話形式,推動本幣貶值。因此有觀點認為,一場貨幣戰爭正在悄然興起。在這種情形下,美聯儲不會任其購債“減量”孤軍深入,致使美元升值過快,最終沖擊美國出口、經濟增長與就業,勢必加以反制,這也會對美聯儲形成很大掣肘,減緩“量寬”退出速度。
由此可見,今后美聯儲“量寬”退出主要采取溫和態勢,并且因為大環境復雜艱險,其退出進程可能要比預想漫長得多。
經濟全面復蘇
經濟數據逐步好轉,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前提條件。因此,美聯儲決定開始逐步縮減QE規模,其實也就是在宣告經濟全面復蘇并且已經獲得鞏固,今后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其內生動力,而不再依賴寬松貨幣供應的外部輸血打氣。今后美聯儲退出QE力度越大,距離常規貨幣政策目標越近,也就表明實體經濟復蘇勢頭越是強勁,越來越得到鞏固。
確實,由于美國經濟率先復蘇,美元升值,風險偏好改變,大量資金將由新興經濟體向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本土回撤,對一些新興國家經濟增長造生沖擊。但無論如何,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擺脫衰退,引領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對于新興經濟體經濟也會產生積極影響。這種因為實體需求旺盛所推動的經濟增長,其動力比以往“熱錢”流入所產生的動力要強得多,也堅實得多。而新興經濟體獲得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又會對發達國家經濟與世界經濟增長加柴添火,如此利多循環。所以總體來看,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寬”,是一個積極信號,世界各國,包括新興經濟體都將從中獲益,絕非“末日來臨”。
積極影響大于負面沖擊
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寬”,即便一些“熱錢”離境,對中國經濟負面影響也不大,其積極作用大于負面沖擊。這是因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巨大,債權大于債務,“熱錢”流出也就是減少一些美國債務購買而已,不會超出承受能力;同時全球加工制造業的富余產能主要在中國,美國等國家經濟復蘇使鋼材等商品需求增長,有很大部分必須從中國進口來滿足,并且需要繼續投資中國實體經濟,這就使得中國繼續“順差”,常年經常賬戶盈余,至少逆差不會太大。所以中國可以承接世界經濟全面復蘇所帶來的很大部分好處。這一點,已從2013年的外貿出口的較大幅增長中顯現端倪。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11月累計,全國貿易出口總值達到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8.3%。而且這還是在2013年人民幣大幅升值基礎上取得的成績。
如果前期涌入“熱錢”大量離境,對于中國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們曾經驚呼“熱錢”涌入太多,推動人民幣過快升值,致使外貿出口企業日子很不好過,國內漲價壓力有增無減。現在我們正好可以舒緩人民幣升值壓力,甚至出現某種程度貶值,借此提高中國外貿出口的競爭能力,獲取經濟增長新動力。不僅如此,“熱錢”停止大量涌入國內,轉向流出,還會相應減輕央行人民幣外匯占款的釋放壓力,減輕過多貨幣供應對于物價上漲的推力,致使中國決策部門的宏觀調控空間,尤其是貨幣政策空間大幅提高。“熱錢”過快流出,其連鎖反應也有可能引發國內資金供應緊張。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中國央行正好可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使其向正常水平回歸。
鋼材需求再次旺盛
世界經濟復蘇全面啟動,開始進入上升通道,勢必產生旺盛的鋼材需求。今后這種旺盛需求,除了傳統消費需求外,還會出現兩大亮點:一是世界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電力以及水力相關的項目。二是全球高鐵大發展等,由此產生巨大建筑鋼材、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等投資品需求。據此分析,僅鋼鐵一項,未來中國粗鋼直接出口(由鋼材直接出口折算)與間接出口(由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出口所帶動的鋼鐵出口)就會達到2億噸,占據同期中國粗鋼需求總量的兩成以上。屆時中國至少需要進口高品位鐵礦石10億噸,煉焦煤進口量也會大量增加。受其影響,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等資源產品輸出國家將大獲其利。
鋼材價格保持穩定
不可否認,以往世界各國央行,特別是美聯儲的極度寬松貨幣政策,造成流動性嚴重泛濫,使得國際市場礦石、金屬、焦煤等商品產生寬松貨幣“溢價”。隨著美聯儲常規貨幣政策回歸,相關商品“溢價”亦將逐步消失,從而產生行情壓制。但總體來看,這種壓力并不很大。主要是市場之前做好了充分準備,部分寬松溢價已經通過前期行情回落,提前獲得了消化。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全面復蘇所引發的消費需求旺盛,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沖“溢價”消失的影響,使得價格行情獲得支撐。因此,美聯儲宣布“量寬”退出后,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未跌反升。與此同時,前期寬松貨幣政策所釋放的大量流動性并沒有自行消失。有關分析指出,按計劃至QE完全退出時,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擴張至4.4萬億美元,經濟學家預計本輪QE將最終購買8000億美元抵押債券及7890億美國國債。這么多的超發貨幣依然存在于市場各個角落,一旦價格出現超跌,勢必蜂擁而來抄底,推動價格強勁反彈。
對于中國而言,如果“熱錢”大量流出,致使人民幣貶值,還會相應提高上述商品進口成本,一定程度上抵消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影響。
由此可見,美聯儲“量寬”退出,對于鋼材及原料市場而言,將是短空長多,行情趨勢先抑后揚。2013年年底之前的一輪下跌,勢必會為新一年內的溫和回升奠定基礎,騰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