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貿易話語權爭奪再受關注
來源:期貨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國內鋼鐵企業應加速“走出去”國內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考慮到中國鋼市的長遠發展,相關部門提出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頂層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加速推進。由于我國…
國內鋼鐵企業應加速“走出去”
國內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考慮到中國鋼市的長遠發展,相關部門提出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頂層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加速推進。
由于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問題越來越為業界所關注。國家發改委日前提出,當前我國鐵礦石國際定價權缺失問題日益顯現,為保證鐵礦石資源供應、增強我國企業在全球鐵礦石貿易定價中的話語權,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頂層設計勢在必行。業內人士表示,這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在鐵礦石市場的話語權和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鐵礦石進口國,因國內鐵礦石品位低,且鐵礦石產量的增速遠遠跟不上鋼鐵產量的增速,國內鐵礦石進口量逐年增加。相關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3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由6997萬噸增加到8.19億噸,進口依存度甚至接近70%。為了爭奪話語權,近年來,我國在設立了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之后,又快馬加鞭上市了鐵礦石期貨。
“北礦所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成立,標志著國內鐵礦石市場有了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的現貨交易平臺,在爭奪話語權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不過就效果來看,由于多數國際大礦山并未參與交易,該交易平臺在國際上認可度不高。”分析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鐵礦石期貨作為國內爭奪鐵礦石定價權的關鍵一步,上市以來成交量遠遠超過了新交所。但由于三大礦山明確表示不參與,國內鋼廠又多為國企,對參與期貨態度較為謹慎,國內鐵礦石期貨在爭奪國際定價權方面的優勢尚未充分顯現。
目前來看,國內鐵礦石需求基數較大、對外依存度高的趨勢短期難以明顯改變,尤其四大礦山的高度壟斷,決定了國內鋼廠在與四大礦山的博弈中或仍處弱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考慮到中國鋼市長遠發展及海外投資的提速,相關部門提出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頂層設計實屬必然,需要加速推進。”華安期貨分析師解雙青稱。
記者了解到,就加強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頂層設計,有關部門從形成上下游產業合作的新模式、采取更加市朝的方式以及加大支持我國企業在境外建設鋼廠和重化工業三方面提出了建議。在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看來,由于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局面不斷加劇,需求增速又開始放緩,國內部分大鋼廠有“走出去”的計劃。“對于希望在國外建廠的企業而言,它們有些瞄準美國和歐洲的巨大鋼材需求,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有些在巴西或澳洲建廠后,可以方便地獲得鐵礦石、煤炭等資源,降低了成本。”
事實上,目前國內許多大型鋼廠都已在積極地開發國外鐵礦石資源。其中,武鋼的國外權益礦項目共有9個,資源儲量約232億噸,像寶鋼、鞍鋼、馬鋼等鋼企在國外也都擁有自己的礦山。“不過,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經營情況不佳,鋼廠實力有限,在國外鐵礦石資源開發方面受限較多,如果能夠從政府方面獲得資金支持,對這些企業進一步‘走出去’肯定有利。”施雨辰稱。
解雙青認為,未來若頂層設計能逐步落地實施,勢必能夠解決國內對外礦高依存度的問題,也可以改變國內鋼廠長期為四大礦山“打工”的困境。同時,在自身權益礦增加的背景下,可以削弱四大礦山對國內鋼廠的牽制,為爭奪鐵礦石話語權增加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