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鋼鐵廠面臨的最新危機
來源:網絡|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4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報告中與鋼鐵業相關的有如下兩段話:第一,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生活,關乎民…
2014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報告中與鋼鐵業相關的有如下兩段話:
第一,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生活,關乎民族未來。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進退并舉。進,要更加積極有為。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退,要更加主動有序。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2014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2014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都要減少2%。
這兩段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2014年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取向,左右著鋼廠管理者們的發展布局和戰略,不折不扣的成為2014年鋼鐵廠面臨的最新危機,解讀如下:
1、滲透出政府治霾決心
“堅決向污染宣戰,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確!笆濉碧蕴蝿仗崆耙荒晖瓿伞薄獫B透出政府為了除霾,很堅決的做法,一種必須達到目的的決心。污染過剩的部分產業要主動有序的退出,這是政府的命令,也是社會環境迫切的需求,不割舍不改造就不能持續發展!
2、早在2009年我國就面臨著減排的國際壓力
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上,圍繞減排問題,發達國家對我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使我們必須盡早將發展低碳經濟納入議事日程。最后,我國提出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在如此長時間內,這樣大規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因此,如何從我國實際出發,發展低碳經濟,逐步減少對碳基能源的巨大依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生態文明,化解生態環境壓力和擔負國際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這幾年著重要克服的事情!
3、削減產能和鋼廠搬遷同時進行著
鋼鐵產業是資源、技術、資金、能源密集型產業。已經完成的首鋼、重鋼搬遷,2017年底前完成唐山豐南渤海鋼鐵、石鋼等鋼鐵企業的搬遷,逐步實現武安等地圍城企業退城進園,以及在規劃中的梅鋼、南鋼等大型工業項目搬遷。這些鋼廠搬遷,說明面對今天迅速變化的世界,面對有限的自然資源正在迅速的耗竭的嚴峻形勢,往日的資源城市被迫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原城市的本來面貌!今后幾年,鋼鐵產業應該本著應對危機與振興產業相結合、控制總量與優化布局相結合的路子,走下去。
4、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
要減排,就要提高鋼廠的環保成本;要淘汰,就要出資安撫下崗員工和被關閉企業的銀行欠款。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企業和機構投資者。一方面,每個鋼鐵企業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廠內環境與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銀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提高自身的環境責任意識、增強捕捉低碳經濟下的商業機會的積極性,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環境金融產品逐步興起和蓬勃發展。
5、要權衡經濟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人類社會在取得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沉痛的環境代價。環境問題將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如果不能權衡經濟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那我們的發展是在后代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將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們倡導的是在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應協調好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因此,當今我們的發展面臨著資源與經濟的雙重壓力。未來的發展只有以資源——經濟的可持續循環發展為目標,才能夠使資源與經濟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才能使我們的鋼鐵產業由量到質、由大到強的全面優化升級,提高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進而實現鋼鐵產業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資陽市力爭5年再造一個鋼管廠 下一篇:1月份美國鋼材進口量大幅增長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