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環保型鋼鐵基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春節期間,筆者走進位于中國第五大島——湛江東海島的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2000多名工作人員在現場忙碌,一座座廠房正拔地而起,一套套大型設備已安裝到位……目前…
春節期間,筆者走進位于中國第五大島——湛江東海島的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看到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2000多名工作人員在現場忙碌,一座座廠房正拔地而起,一套套大型設備已安裝到位……目前,湛江鋼鐵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0多億元,高爐、煉鋼、連鑄、熱軋、冷軋等九大主體工程正在加快建設,今年6月底焦爐出焦,將正式點燃“第一把火”,已經封頂的1號高爐計劃今年9月建成投產,2號高爐2016年9月投產。
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表示,寶鋼湛江鋼鐵項目是廣東鋼鐵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龍頭項目,是廣東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性重大項目,同時也是湛江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該項目寄托著省委、省政府的厚望,包含著湛江人民的感情,承載著湛江的希望和寶鋼二次創業的夢想,湛江市委、市政府一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緊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資金、用地等突出問題,加快推進東海島鐵路、口岸等基礎設施和外圍配套設施建設,全力以赴為項目快速建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保障,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環保型鋼鐵基地。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形成規模化的鋼鐵產業集群,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推動湛江加快崛起。
鋼鐵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今年春節期間,在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上,有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駐守著,他們在為年后的大規模開工做準備。五冶的駐守隊伍最為龐大,有1000多人。其中,焦化項目段就有700多人。大年三十上午,筆者在施工現場看到,仍有工人在加班加點工作,直到十點半才收工。五冶焦化項目部施工經理劉昌球介紹,為順利實現2015年9月1號高爐投產的目標,焦化項目必須要打好前站。為此,他們制定了今年6月30日出焦的目標。目前土建施工已基本結束,機電安裝已經全面鋪開。“我們今年要點燃寶鋼湛江項目的第一把火。”劉昌球說。
就是在這種干勁的強力推動下,去年,湛江鋼鐵工程的工程建設、生產準備和隊伍建設三大任務取得重大突破,各項目單元的建設踏準目標節點,完成投資103億元,新招員工1925人,全面推進了179項生產準備任務的實施。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湛江鋼鐵基地完成投資116億元,高爐、煉鋼、連鑄、熱軋、冷軋等九大主體工程建設進展順利,1號高爐已封頂,2號高爐正在緊張地施工,30萬噸原料碼頭建成運行,自備電廠1號機組并網調試。今年是湛江鋼鐵工程建設、生產準備和隊伍建設三項任務的決戰年、1號高爐系統的投產年。工程建設方面,生產準備將轉變為準備生產,并進入到試生產階段。在工程建設上要實現“安全第一,質量過硬,投資受控,確保高爐九月點火”的目標;在生產運營上要貫徹“環保先行,鐵鋼順行,精益運行,確保合理經營績效”。
鋼鐵配套園區建設掀熱潮
去年底,湛江恒翔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機械設備制造項目等6個鋼鐵配套項目在東海島湛江鋼鐵配套園區動工建設,這是寶鋼發展、寶鋼國際等8個鋼鐵配套項目動工建設后,又一批鋼鐵配套項目動工建設。
據了解,去年,湛江市在大力推進寶鋼湛江基地項目建設的同時,著重推進寶鋼湛江基地配套園區建設,加快培育鋼鐵小產業,目前擬落戶的緊密型鋼鐵配套項目約50個,已落戶19個,總投資約38.61億元,預計年產值96.9億元,預計年稅收8.63億元。
為配合湛江鋼鐵加快進度按時投產,湛江市委、市政府還加快推進東海島工業項目配套設施建設,東簡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完成建設;平樂再生水廠及其首期配套管網工程基本完成;東海島工業尾水排海管網已動工建設;22萬伏輸變電工程已建成運行,50萬伏輸變電工程正在加快建設;東海島水廠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東海島鐵路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東海島港區20萬噸航道建設前期工作順利完成。
與此同時,鋼鐵項目安置小區建設已全面進入后期施工階段,安置房建設基本完成;小區供水、燃氣、通訊、道路、排水等配套設施基本完成;學校已完成工程主體結構,綜合樓處于收尾階段,幼兒園正在裝修。
大力建設臨港產業高地
筆者從湛江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該市以鋼鐵、石化、造紙三大產業為龍頭,大力推動工業進東海島,建設臨港產業高地,把東海島打造成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帶動湛江現代工業快速發展,推動湛江進一步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2014年,除了湛江鋼鐵基地建設快速推進外,中科煉化項目也已具備全面開工條件,晨鳴一期運行良好,二期建成投產,全廠完成產值95億元,中國紙業200萬噸高檔涂布紙項目動工。
湛江市市長王中丙表示,今年,湛江市在東海島安排了135個重點項目,擬新開工33個、建成22個,完成年度投資453億元。今年是實現“湛鋼夢”的攻堅年、決戰年,湛江市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并充分利用大項目效應延長產業鏈條,大力引進發展下游配套產業,加快形成鋼鐵、石化、造紙“三大產業集群”。
湛江
構建半島港口群打造國際航運支點
近日,湛江市市長王中丙在全市港口工作會議上表示,作為海洋城市,湛江最大的優勢是海洋,最好的資源是港口。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格局中,湛江必須堅持陸海統籌,走向海洋,向海發展,在“海”字上做文章,在“港”字上面下工夫,加快推進港口開發建設從灣內走向半島,構建具有現代競爭力的半島港口群,打造國際航運支點。
近年來,湛江把港口建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自2005年開始,每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該市都安排港口工作會議作為新一年工作的開篇。該市港口經過多年的發展,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4年12月29日,湛江港年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成為環北部灣首個、我省第三個2億噸大港。今年,湛江市改變過去主要圍繞湛江港灣展開港口研究工作的做法,從灣內走向灣外,立足湛江全域,著眼雷州半島,著眼陸海統籌和城鄉統籌發展,對全面推動半島港口群建設進行部署。
按照《湛江港總體規劃(2008—2020年)》,湛江港劃分為12個港區,規劃港口岸線164公里,其中灣內規劃港口岸線61.5公里;灣外規劃港口岸線102.7公里。目前,灣內規劃港口岸線實際開發利用28公里、利用率45.5%,但灣外規劃港口岸線只開發利用1公里、利用率不足1%。港口建設灣內灣外“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不僅制約了縣域經濟發展,更影響到南方大港地位的提升和海洋強市建設。近年來,湛江市加快開發港口群,去年組織完成了雷州港區、徐聞港區、寶滿港區、廉江港區、雷州灣港區五個港區的規劃研究,同時規劃建設港口群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汕湛高速公路湛江段去年底動工建設,東海島至雷州高速公路省政府已確定今年9月動工,合湛鐵路計劃今年動工。
湛江市今年進一步確定了港口開發建設的重點:統籌推進灣內灣外港口建設,加快建設雷州半島港口群,打造國際航運支點。加快規劃修編,進一步完善《湛江港總體規劃》;優化灣內港口布局,推進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建成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開發灣外港口,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推進徐聞南山港、雷州烏石港、廉江龍頭沙港、遂溪草潭港、吳川吳陽港建設,同時整治好漁港;加快完善集疏運體系,重點是加快港口聯絡線的建設以及環半島公路的建設;加快發展臨港工業和港口物流業。
湛江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后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湛江市將全力搶抓列入“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的戰略機遇,進一步加快湛江港口建設發展,把湛江打造成為“新絲路”和國家南海戰略的重要支撐城市和港口;大力推進港口生產發展,力爭2017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實現湛江成為全國重要沿海開放城市、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的建設目標。
湛江市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
筆者從湛江市創文辦獲悉,該市日前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在3月1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湛江市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實際深化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創建水平,確保2017年湛江成功邁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提升湛江發展美譽度。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是最有價值、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是申報“全國文明城市”設置的一個準入條件,同時是對一個城市開展文明創建工作的肯定。全國參與競爭提名資格的城市眾多,提名資格每三年一次。去年年底,中央文明辦委托省文明委對湛江“文明城市提名資格”進行了考核。
近年來,湛江市大力推進“五城同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低碳發展示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深入開展各項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培育精神文明先進典型,文明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形成了“三大品牌”。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該市聯合本地媒體,推出“好人好報”品牌,以身邊的好人好事傳播社會正能量,點亮精神文明之燈,打造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品牌;對未成年人,該市通過組織發動,牽線搭橋促成高校志愿者與“兒童快樂家園”“兒童友好社區”結對,通過愛心熱線、網上行等平臺組織開展專題活動和微公益活動,壯大情暖湛江、彩虹義工等志愿者隊伍,擦亮“關愛兒童”品牌;該市還把“軍民共建”文明城納入雙擁工作的重要內容,爭取駐湛部隊組織子弟兵走進社區、街道、學校和相關單位,與廣大市民一道聯手創文,打造“軍民共建”品牌。
此外,湛江通過公開政務便民服務,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商事登記制度,實施教育強市,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完善治安管理模式,加大生態文明區城鎮村建設等方式,優化了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7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領域。創建成果惠及了廣大百姓,全市形成了“人人講創建、人人參與創建”濃郁氛圍,有力地推動了富有湛江特色創建機制的形成。
湛江城市美譽度不斷提升
春節濱海旅游人數突破300萬
筆者從湛江市旅游局獲悉,春節長假期間湛江市共接待游客301.6萬人次,同比增長13.6%,全市旅游總收入達8.4億元,同比增長15%。全市景區景點、公園、市區休閑設施接待游客超過260萬人次,星級飯店、大小食肆座無虛席,中高檔星級酒店開房率達89%,各大商場人流如鯽,營業額節節攀升,旅游經濟效益顯著。
近年來,湛江市生動踐行了“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的發展理念,在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去年順利通過衛生城市評估,空氣質量全省第一,市區進入多年來最干凈、最有序、最舒適時期,城市美譽度明顯提升。
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指出,省委、省政府推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戰略決策為湛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湛江在把“做大做優經濟蛋糕”擺在首要位置的同時,也在自覺追求更高質量、更協調可持續、更惠民的發展道路,把老百姓的口碑凝聚成推動湛江“五年崛起”的強大力量。
法國人Etienne到湛探親旅游后說,湛江儼然大都市,高樓林立,道路干凈寬敞,交通秩序井然,特別是觀海長廊海灘清潔美麗,非常吸引人。春節期間從江蘇到湛江旅游的劉老師贊嘆湛江到處綠樹成蔭,郁郁蔥蔥,花團錦簇,湖光巖、南國熱帶花園、寸金橋公園等景點對原生態植物的保護特別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據了解,去年湛江完成旅游投資22.3億元,“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旅游品牌影響擴大,過夜游客1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01.8億元,增長29.8%。湛江市旅游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湛江為推動旅游靠灣,進一步提升“五島一灣”開發水平,將實施濱海城市旅游規劃,堅持把城市當景區精心策劃、專心經營、用心推介。同時,推進南三島濱海旅游開發,落實繽紛歡樂海岸、休閑漁港和環島公路等項目,打造中國南方冬休度假基地;完善金沙灣、漁港公園旅游設施,建設市區旅游標識示范點,啟動法式風情街二期工程,實施漁人碼頭等13個重點項目,提升湛江灣旅游品質;支持徐聞打響“長壽之鄉”品牌,發展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特色旅游,建設旅游綜合改革示范縣;規劃建設南三島郵輪停靠港,開發“新絲路”、北部灣郵輪航線,發展郵輪經濟等。
1909戶“全倒戶”喜遷新居過大年
近日,筆者深入去年臺風重災區之一的湛江市徐聞縣新寮鎮走訪家園重建工作。該鎮曾在強臺風“海鷗”肆虐后,一度成為孤島,全鎮100多戶人家茅草房被摧毀。半年過去了,筆者驚喜地發現,新寮鎮舊貌換新顏,一座座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全鎮洋溢著新年的喜慶氛圍。湛江市委、市政府兌現承諾,全市1909戶“全倒戶”在春節前全部喜遷新居過大年。
去年8月2日,湛江市委、市政府順應群眾的熱切期盼,召開告別茅草房大會戰動員大會,并迅速全面推開茅草房改造工作。8月8日至10日連續三天,該市組織住建、財政、民政、農業等市級成員單位和縣、鎮、村共四級干部2000多人,分成200多個核查小組,深入雷州半島各村落認真開展核查工作,并及時對符合條件的全倒戶和茅草房戶進行分類登記造冊,建立動態檔案。
在此基礎上,該市實行市領導掛點、單位幫扶工作機制,市四套班子領導、市法檢“兩長”全部掛鉤到自然村,全市191個部門和單位掛鉤幫扶185條自然村,其余地區和村莊由當地四套班子領導及單位掛鉤幫扶。各職能部門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對資金使用、規劃設計、建設標準、補助標準以及改造工作進行政策指導,全力推進改造工作;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把茅草房改造與生態文明村建設、扶貧“雙到”結合起來,積極推動茅草房改造工作;各地群眾自發形成,親幫親、鄰幫鄰、你幫我、我幫你,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湛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湛江有史以來最高的補助標準幫扶群眾改造茅草房:屬于補助對象的五保戶、孤兒戶按1200元/㎡的標準安排補助資金,其他“全倒戶”和茅草房戶按40000元/戶的標準安排補助資金。各級政府通過動員社會各界踴躍捐贈,多渠道多方式籌集改造資金近3億元,有力保障了茅草房改造工作的開展。
湛江市告別茅草房大會戰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雖然1909戶“全倒戶”已全部入住新房,但湛江的茅草房改造工作遠沒有完成。全市共有16287戶未損茅草房戶,其中9079戶已開工改造。該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全市上下將繼續齊心協力,確保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農村茅草房改造任務的目標。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