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條何以“長”出2.7米?
來源: 蘭格鋼鐵|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前,方大九鋼軋鋼廠高線車間轉變思想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通過改變高線盤條切頭切尾模式,使每卷盤條多出2.7米,為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那么,這長出的2.7米盤條究竟是從何…
日前,方大九鋼軋鋼廠高線車間轉變思想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通過改變高線盤條切頭切尾模式,使每卷盤條多出2.7米,為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那么,這長出的2.7米盤條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三個月前的一次車間回收廢鋼活動中,高線車間的員工將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廢鋼材聚到了一起,大家發現有大量的廢盤條。原來,軋鋼廠高線軋制普碳鋼以來,為確保產品質量,成品材在風冷線上頭部必須剪切下來一圈,長約3米,尾部也必須剪切下來兩圈,長約6米,被剪切下來的鋼筋作為廢鋼處理。面對這些被剪切下來的“廢鋼”,大家有了新的想法——難道真的要剪那么長?難道就不能變廢為寶?這一想法一經說出,大家便議論開了。“都這么干了快十年了,還能有錯?”“工藝在變,技術在更新,老規矩是可以改的”大家一邊議論一邊開始細致地打量著這些被剪切下來的廢鋼筋,大家驚奇地發現這些“廢鋼筋”仍有相當一段是完好的,據目測可以作為成品材銷售。“轉變觀念,打破慣例,向廢鋼筋要效益。”高線車間的員工們堅定了打破傳統、打破陳規的決心。
以往,高線定尺剪切的員工只管埋頭做事,不管鋼筋的優劣,按照規定的長度進行頭尾剪切就行。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思路確定了,說干就干。定尺剪員工細致地觀察著每次裁剪的鋼筋,用直尺丈量著每節“廢鋼筋”的長度,記錄下每次剪切點的數據。很快,來自一線各班組的數據匯總到車間辦公室。“盡管各個班組操作水平不一樣、成品材頭尾的缺陷也確實存在,但從各班組反饋的數據來看,盤卷存在質量缺陷的頭尾并沒有這么長,不需要剪切那么多,以往片面采用一刀切的方法,的確造成了浪費。”高線車間主任興奮地向大家宣布了這條好消息。
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里,高線車間技術人員深入到生產線,與班組員工一起細致調研,比對試驗,用科學的論證方式,找到了剪切最合理的數值。最終,軋鋼廠改變了盤條頭尾剪切方式,由定尺剪切改變為根據實際缺陷盤條長度進行剪切。對于個別班次頭尾剪切量仍然較長的情況,軋鋼廠經過工藝規范和加大崗位操作檢查力度,糾正存在的問題。目前,ф8—10mm盤條頭部的剪切值由3米降為0.8米,尾部的剪切值由6米縮短為4.5米,頭尾剪切量由過去的8米減少為現在的5.3米,每一卷普碳鋼盤條就多出了2.7米的成品材。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一卷ф8—10mm普碳鋼盤條長達數千米,2.7米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數目,但對每年超過15萬卷以上普碳鋼盤條生產量來說,每卷2.7米那就不是一個小數了,一年下來就超過40萬米,每年可望增加成品材量160噸,廢鋼與成品材每噸價差2000多元,一年下來能為公司創造30多萬元的價值。”每當說到這次成功的小改小革,高線車間的技術人員充滿了成就感。
這是一次小改小革帶來的創效,這也是公司觀念轉變、推進精細管理帶來的碩果。自2015年8月份,方主席在公司蹲點指導工作以來,廣大員工在觀念轉變中推行精細化管理,在降本增效中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大家徹底明白了精細化管理與降本增效為了誰?所謂觀念一變天地寬,領導干部“哈下了腰”、技術人員“開動了腦筋”、廣大工人“甩開了膀子”,大家對企業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真正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把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據了解,當前,高線車間以這次減少切頭切尾為契機,進一步轉變員工思想觀念、推行精細化管理,從盤條延伸到盤螺,然后將相關工作延伸到整個軋制線,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嚴格監管和技術攻關,掀起一場轉變思想觀念、推行精細化管理的熱潮,實現軋材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 [騰訊]
- 關鍵字:無